訪談指引:
1.訪談對象:輔大織品服裝學系服設組之大三大四學生為主。
2.訪談問題:請各組於訪談前,擬定問題方向與詳細問題內容,以開放式問題為主。參考主題:流行趨勢資訊之獲取與解讀、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創作靈感的來源;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服裝設計之步驟與技巧、偏愛的方式與原因;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心得;未來職業之規畫等等。
3.訪談注意事項:
(1)訪談前:請事先聯絡,並表示訪談的主要方向,讓受訪者瞭解,並詢問意願。時間與地點的確認,以受訪者方便為原則,地點以安靜不受過多打擾之場所為優先。也可準備簡易禮物答謝,如一杯咖啡。並預先準備記錄工具,以紙筆記錄為原則。如有必要須錄音記錄,須先徵求受訪者同意。
(2)訪談中:務必注意用詞與禮貌。請先介紹訪問成員與訪談目的,訪談中勿偏離訪談主題,並注意時間。
(3)訪談後:請與受訪者合照,並表示由衷的感謝,並相互留下基本聯絡方式,以方便訪談後須更正或後續工作之進行。
(4)訪談結束後請儘速彙整記錄,並作出結論,以免時間過久忘記訪談內容。最後,寫信致謝受訪者,並可將報告彙整後寄給受訪者。 |
設計師訪談(乙班)
第16組 設計師訪談
服設組 大4 曾文瑾
1.選擇服設組的理由?
A:對流行產業有興趣,希望能多了解並充實這塊領域
2.欣賞的設計師?
A:Alexander McQueen.兩三年前看到他的作品就蠻喜歡的
3.希望設計作品的風格?
A:以McQueen的實穿.簡單,並希望還能帶有設計感.但是因為簡單和設計感是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要結合這兩種感覺,在做作品時,版子和剪接線的地方必須要有變化
4.作業或作品上遇到的困難?
A:有時想法會太抽象,輪廓線和結構線的會較強烈,在做衣服的能力還不夠時,會做不出來!
還有縫紉機有時候會很討人厭!
5.對未來的發展有何想法?
A:將來會走偏行銷的路線,只走設計的話會不夠,因為台灣文化不夠深,設計及服裝領域也與歐美運作模式差異大,
所以工作最終目的還是希望以緊貼時尚但也能賺錢為目標,因此不會只走辛苦的設計!
|
第11組 設計師訪談
被採訪者:服設三 顏哲徽(大飛)
採訪者:第十一組(黃子祐、賴承德、許欽智、張柏健、梁健暉)
採訪日期:2010/5/18
1. 當初選擇本系念設計組的動機 本身自己就對設計這塊有興趣,所以選填志願時就選擇本系就讀。
2.近來本系後,有覺得和你期望中的學習環境符合嗎? 進到本系後發現設備算相當完善,甚至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豐富。
3.到目前為止你最感興趣的課程是? 為什麼? 感興趣的應該就是大一的設計課,因為可以恣意的設計,不受侷限的設計,但到了三年級開始在玩技巧,就喪失了大一那時的設計感覺。
4.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 困難應該就是老師對作業和自我認知不同,理念不和。常常老師也反反覆覆,抓不到老師的口味。
5.最喜歡的設計師是? 欣賞他的哪點? 沒有特定喜歡的設計師,但本身喜歡義大利風格的服飾。
6.平時設計的靈感從哪裡來?會不會有沒有想法的時候? 那你都怎麼處理? 當然會有沒有靈感和想法的時候,那時就讓自己沉住氣,換個環境然後慢慢找靈感。
7.對於大四的畢業的畢業展示專題有任何想法嗎? 現在對於畢展還沒有雛形,不過個人本身比較偏向義大利那邊的風格等有機會朝 那方面著手,看完大四畢業展衍生時尚後很期待畢業展自己做的作品,希望自己 能夠完成自己理想。
8.畢業後,你會想繼續朝設計師發展嗎? 對於畢業以後的工作規劃? 實踐自己的夢想 當然會繼續往設計師,但很多服設組畢業學長姐網布料採樣 或著是往行銷那一部份走,還有一年自己會好好磨練自己好好規劃未來的方向。 |
第13組 訪談設計師
訪問日期:2010/6/1 訪問者:陳寧 李依庭 劉芳妤 姚善琳
受訪者:織品系服設組三年級 黃鈴茹學姊
Q1:請問一下你們對於設計這行業,未來的出路有何看法?
A1:未來我是希望從是跟設計相關的工作,當然還要增加許多技能才能在社會上競爭,例如電
腦繪圖,英語等等能力,我想具備了這些找工作比較容易些.
Q2:你們通常藉由神麼管道來增加自己對於設計方面的靈感?
A2: 報紙 雜誌 網路 身邊朋友
Q3:最感興趣的課程是?為什麼?
A3: 服裝設計(但也最辛苦)因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還能修正自己本生錯誤的想法
Q4:當初是什麼讓自己能在這塊領域堅持下去?
A4: 因為本身喜歡將想法轉換成實品,而且本身背虐性格強烈,級始很辛苦,但看到成品就覺得很滿足!
Q5:請問你覺得讀設計最難的是什麼?
A5: 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比別人多,因為要有所突破,所以要不斷的找各領域的知識,所以最
難的就是藥不斷討戰自己,且又不依定會得到認同
Q6:就讀後和當初所想要的是否有所差異?
A6: 有!差很多!像是實作比自己想像的還要難上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必要技能,一開始操作起來真的很痛苦,很想放棄
Q7:適合就讀設計需要具備什麼個人特色與能力? A7:其實任何人都能獨設計,只要有熱忱!還要能夠熬夜還有要能承受批評 |
第09組 訪談設計師
訪問日期:2010/5/12 訪問者:餐飲系 蔡依秀 織設三 梁麗珊 陳勁廷
受訪者:495471381織品系服設四甲 張淨
Q1:流行趨勢資訊之獲取與解讀? 通常我們獲得流行的資訊為電視節目、雜誌以及網路,既多元又方便,像是style.com、vogue雜誌等。
Q2: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 流行與時尚是一門很深澳的學問,流行這個詞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容易造成炫風讓所有人追逐的目標,簡單的來說,它可以馬上造成風潮,但退潮的速度也很快,因為當同樣的東西大量的出現在同一個時間,很容易會造成疲乏,因此它的週期是非常的短的;時尚,它是一種態度,一種表現自己的態度,它是一種經典,永遠不退流行的經典。時尚的態度,就要非常的有自信,用美學搭出屬於自己時尚的穿著。時尚沒有價錢的高低,只要能用服裝襯托出自己的氣質,而且整體是有美感的,那就是一種自信的態度。
Q3:創作靈感的來源? 創作靈感來源通常會是自己有興趣或喜愛的東西,從其內涵去發想整個服裝系列。我在畢業製作中,由於我是原住民,並且非常熱愛原住民文化,所以畢業製作的創作靈感就從原住民傳統服飾尋找,而且我更針對馬蘭阿美族以螢光粉紅、桃紅色為主要顏色的元素來設計我的畢製服裝系列。
Q4: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 Hip hop、龐克、休閒還有性感,我喜歡多元的風格,整體走向為自信以及叛逆的色彩。各種風格取它的中間值,hip hop風格需要適時的寬鬆,龐克風格不一定要很堅持黑暗的色系,休閒風格除了穿著舒適度外也不能失去時尚感,性感露太多很容易流於庸俗,適時的小露也是性感的表現。
Q5:服裝設計之步驟與技巧、偏愛的方式與原因? 簡單又有設計感,不需要華麗的外表及華麗的褶飾,展現出一個重要的特色,就能立即吸引眾人的目光。
Q6: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心得。 較為少用。
Q7:織品系應該也有實習吧?請問在哪裡實習?做什麼樣的工作呢? A:去年夏天,我在旭榮製衣實習,第一個月是在樣品室,工作較為多元,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衣服的丈量,必要的時候會幫忙裁縫師拆線、整燙衣服,有時候也需要幫業務車布樣、幫版師將印好的版型整理好,裝袋分類。 第二個月是在業務部,主要工作內容為整理業務上需要使用的表格做文書處理,像是主布料計算、副料計算等;切布樣,用電子秤算克重;將樣品分類包裝好,貼上快遞單,若訂單很趕時,還是要加入衣服丈量的行列。最後的幾個星期,我有參加公司的一個拍攝產品的工作,主要內容為拍攝業務部各組的樣品衣,還有製作迷你攝影棚,專門來拍攝公司上下大大小小的勳章以及獎盃。這項工作除了可以訓練自己的美感,也可以訓練商品擺設的美感。經過整個team的努力,在大家不斷的嘗試以及溝通之下,我們完成了,在這當中我學習到團隊合作以及溝通的重要性,這對未來進入職場是非常有幫助的一件事。
Q8:實習中有哪些收穫呢? A:實習中我看到了此公司對於產品品質的要求和堅持,在檢驗室內不斷檢驗產品品質,就是為了可以做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 從紗線、布料、成衣三個不同的階段,都要進行嚴謹的檢驗,每種紗線有不同的織法,將紗線織成布後,也要做不同的檢驗,以確保布料的品質。最後將布料製成成衣,需要經過洗、烘等多種檢驗,才能保有品質。
Q9:請問旭榮服飾公司的規模以及其主要商品。 A:旭榮成立至今已有六年了,母公司是旭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紗線、彈性布料起家,是三十年以上的公司,全公司總共有快兩百位的員工,總辦公室設在台北,是家族企業,台灣、中國、美國都有分公司(辦公室),並且擁有自己的工廠,在中國、印度、柬埔寨都有設廠。旭榮主要業務為接美國品牌的成衣訂單,除了紗線、布料外,也與外面的設計公司合作,生產製作成衣,而成衣多為休閒、運動品牌為主,如:EASY YOGA。其主要商品為紗線、彈性布、成衣。
Q10:未來職業之規畫 服裝設計組裡教的東西很多,例如:整體造型、飾品、櫥窗設計等等,不僅僅只是服裝創意設計而已,所以只要有相關的行業我都會有興趣嘗試看看,而目前規畫是想要進入服裝設計公司做助理。
受訪者:服飾組三年級顏佳琦
1. 流行趨勢資訊之獲取與解讀 看雜誌和上網。 現在資源很廣可以從這兩類大眾資源裡找自己想要的靈感 2. 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 流行和時尚是一致的,就是可以被大眾接受與跟隨。
3. 創作靈感的來源 日常生活、國際時事。 4. 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 不一定,設計理念:希望人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5. 服裝設計之步驟與技巧、偏愛的方式與原因 先定主題後搜集資料;立體剪裁。 6. 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心得 沒有用過電腦輔助設計。 7. 未來職業之規畫 服裝相關行業。
感想
這次我們分別訪問了大四與大三服飾組的同學,從這兩個人的回答可比較出,從大四的學姊的訪問中,可知道升大四時的暑假去實習公司上課可讓自己收穫到不少知識以及我們畢業後業界的直場生活,也使自己的心態與感官上長進有所差別。
而大三的顏同學還未經歷到實習部分所能給的回答都有所侷限,也只能從生活中將他遇到的事情與我們大概的分享,可以看出他再對一些看法上還有一點沒有辦法很豐富的內容告訴我們。
覺得在去實習是我們大學生必須也是必要的過程,也可以讓我們看看現在直場上的競爭模式也可以從長輩身上學到不一樣的觀點想法。
很感謝這次參與的同學們。
|
第14組 服設學姊訪談
學姊:大三 王俞云
組員:李育珺 賴俞良 王珮薰
1. 創作靈感的來源 會看一些藝術的展覽;商品設計類的雜誌;建築物。
2. 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 喜歡簡單但是附有線條的作品,還有很多褶子的效果。設計理念還是會依循著每個作品的主題來決定方向。
3. 服裝設計的步驟 首先要先知道主題,第二個是要開始找符合主題的圖片當作參考資料,最後再使用首先的資訊來畫草稿。
4. 電腦輔助設計使用心得 很方便;只是電腦軟體太制式化。因為喜歡畫插畫類的東西,所以覺得手繪反而會比較快速而且上手。
5. 未來職業規劃 想走設計方面,但不一定要侷限在服裝設計,反而比較想往商品設計,或者 是像雜誌裡那類的小插畫。
6. 服裝設計的課業很重嗎 其實是因人而異,如果對個很有興趣,即使再多的作業做起來都很得心應手,而且有些人會因為作品被老師退件就完全失去信心,所以心理的調適很重要。
|
第15組 服設組學長訪談
受訪者:劉嘉恆學長 小組成員:徐子涵 李裕卿 郭怡妮 邵奕璇
第一題 如何掌握流行趨勢?
時常翻閱雜誌(尤其是國外的雜誌 – In Fashion,因為台灣通常會比國外晚1~2季) 多逛像是Style.com、InStyle等網站,朝聖各品牌的時裝concept、整體造型、色彩、輪廓線等。
第二題 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 其實我覺得很多流行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更重要的是穿在你身上,你覺得自在舒適、能提升並給予自己自信,這樣子的東西,對你而言就是一種時尚。
第三題 設計的靈感來源? 這個問題我其實也沒有很仔細地想過,從以前到現在為止,好多時候作品的靈感來源都是滿突然的,有時候可能是聽一首歌的感覺,可能翻閱雜誌忽然有了靈感,也有可能是同學間彼此激盪出來而生的靈感,不過很多時候,當下自己的狀態跟心情也是會影響作品的走向,或陰鬱灰暗或光明清新,都是不一定的。
第四題 最欣賞哪個設計師?為什麼?會參考那個設計師的作品作為他的設計嗎? 也許講品牌大家會比較熟悉點。其實我沒有特定喜歡的品牌,像我很欣賞CHANEL細膩典雅的女裝、VASACE每每宛如女神或公主的禮服、GUCCI 帶有點不羈且義大利式的暗黑華麗風格的男裝、Dior極致繁複艷麗且精緻的Haute Couture也總是讓我讚嘆不已,所以我好像幾乎都是看東西為主,不一定有特定的設計師或是品牌。
其實剛起步設計的時候,常常都會試著去做做看,看看自己能否做出跟他一樣的東西,其實督辦代有著想刺探自己有多少能耐的意味,漸漸的演變為藉由轉化他們的元素,再延伸成自己的設計。
第五題 設計的衣服走向為設計師導向還是市場導向?及設計理念? 應該還是以能兼顧理想與市場的導向為主。設計理念應該是希望能做出讓人喜歡並想擁有的服裝。
第六題 服裝設計技巧是甚麼?過程中會遇到什磨難題? 服裝設計其實真的沒辦法說有任何的技巧,像很多指導老師總是希望我們多去嘗試,試著實驗各種可能性,一開始還真的是摸不著頭緒,有時候失敗了真的會很失落,可是的確很多效果、設計不去嘗試,是沒有辦法知道結果的,所以還是一句話「試就對了~~哈哈哈」。
第七題 喜歡或擅長哪一種設計方式電腦還是手繪? 我在電腦繪圖這方面算是比較弱的,其實也滿希望系上可以再多延伸這方面的課程訓練,畢竟業界往往其實都相當需要這方面的能力。我還會以手繪的方式為主,我也喜歡手繪能直接呈現及傳達創作者的個人風格與質感的感覺。
第八題 喜歡男裝設計還是女裝設計?為什麼?
女裝,因為可以玩的設計較男裝來說沒有什麼侷限。
第九題 喜歡用哪種材料來呈現他的設計? 基本上還是要看設計再去選擇材料,像洋裝就可能需要較輕柔、垂墜度好的材質;而男裝的褲子,則會用比較硬挺且紗線組織緊密的布料來呈現。
第十題 未來的職業規劃? 說了這麼多,畢業後我最想從事的工作,其實是造型師或是彩粧師的工作類型,因為我最有興趣的還是在妝髮以及整體造型這塊領域上。
小組心得 藉著這次工商的報告機會訪問了服裝設計組的學長,訪問簡短但對於選擇於行銷類的我們而言,現在的初步交流對往後市場概念的分析也許會有極大的幫助性。 訪談中小組所提的疑惑多為設計實做性的相關問題,希望就此彌補身為行銷組在實做設計上的缺陷,和了解服裝設計師們的設計理念、導向,雖然已學生的身分想整合市場趨向和設計師的理念是言之過早了,但嘗試著接觸不同類組的機會實則不多,這次報告可算是另一種學習的機會與經驗。
|
第02組 服設學姐訪談
組員:
林易靜 林亭如 周芳伃 陳慧愉
訪問對象:
服設組大四的 徐意婷 學姊,以及學姊的朋友 問一:
|
第08組 服設組學姊訪談
受訪者:大四 服裝設計組 蔡秉芳學姊
訪問者:林慧音、許葆琳、王筱涵
Q1:設計的靈感來源是什麼?以及所做過的題目?所需的時間? A1:方向有很多。例如:自然-大自然、動植物;復古-歷史;人文-雜誌;老 師提議。 之前有做過作業-以花為主題。畢展時,以海洋、森林為主題。做過復古主題是1910年法國的美好時代。 通常一個系列靈感需要一到兩個星期,加上畫出設計稿需要一個月。
Q2:通常是使用電腦輔助系統,還是手繪? A2:都有。但是大多是手繪,因為畢竟用電腦有些東西無法表達,其實大多數的人也不會用電腦畫,而是以手繪為主。比較會使用電腦的是畫布花。
Q3:擅長什麼?興趣是什麼? A3:比較擅長水彩畫,就是服飾畫(設計稿),另外,這也是興趣。
Q4:曾經遇到哪些挫折?如何突破呢? A4:其實都還好耶!主要是被老師要求重做,老師覺得不夠好、不夠豐富,再找東西加進去,再多看一些東西或找一些資料。
Q5:建議行銷組的學弟妹修些什麼課程呢? A5:服飾畫,但是這是服設組的課,不知道有沒有給其他組修。素描、人物素描等等。
Q6:當時為什麼會選服裝設計? A6:之前就想唸有關設計方面的,後來填到這裡,發現對服裝設計也相當感興趣。
Q7:畢業之後,打算從事什麼呢? A7:希望從女裝品牌的設計助理開始,因為之前大三暑假實習時,就是從事類似設計助理的工作,所以希望從這個開始。 |
第07組 設計師訪談
組員:林王育王民、江芳毓、俞惠雯、柯杰利
1.平常有大量閱讀雜誌之類的嗎?如果有的話那些比較多也比較推薦給我們。
Ans: 其實本身也沒有很常去閱讀雜誌,如果有的話應該是VOGUE吧。
2.靈感來源? Ans: 網路,多看別人或只是一些設計師的作品,然後在從中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風格或東西,其中大自然,例如:海洋生物等比較好發揮,那如果是建築方面可能到最後很難發揮就會放棄。
3.對時尚和流行的看法? Ans: 時尚---在時代的尖端,而且比較昂貴。 流行---由時尚淘汰的,比較大眾,且價格比起時尚比較便宜。
4.服裝設計的步驟中,覺得哪步最困難哪步最拿手? Ans: 對於靈感的來源感覺最困難,因為可能會常常找不到靈感,沒有靈感就沒有辦法或畫出設計圖。覺得畫出設計圖最簡單,因為只要把想到的畫出來就好了,所以感覺最簡單。
5.有用電腦軟體嗎? Ans: 沒有,因為比較不方便,把圖畫在紙上比較容易。
6.對於電腦繪圖軟體的看法: Ans: 比較不方便吧,而且在電腦上色可能會跟最後成果有色差,覺得還是在紙上直接用自己想要的顏色比較準確。
7.有沒有實習經驗? 沒有。(是自願登記,好像是像選課一樣採志願式的)但是同班有同學到雜誌社實習,可能負責幫忙拍平面照,也有一些人是跟著彩妝師實習,但是因為無薪,而且常常跟著彩妝師跑來跑去,加班也是家常便飯,所以很辛苦。也有人是到業界去做用電腦設計或打版的職務,但是通常到業界去後都要全部重新學一遍,因為學校教的和業界的軟體不同,所以通常出去實習或工作任職的公司都會重新教一次。
8.對於未來的打算呢? 因為覺得走衣服設計的這條路,在台灣這個環境來說不太容易,所以希望能往教育界發展。
9.對於古又文學長在國外的設計作品獲得肯定有甚麼樣的看法? 曾聽過古又文學長在輔仁的演講,他是一個對設計很有熱誠,而且很努力追求自己目標的人。他是高職專科學校出身,受過比大學更專業的訓練,而畢業後仍熱中於設計,所以他會得獎真的事實至名歸。
10.請問“色票”是什麼東西? 所謂的色票就是比對顏色的對照紙。有許多張紙,上面不只一種顏色,而且會有分類,例如:冷色系、暖色系、金屬色系或某個顏色的深淺。不過色票對於我們沒什麼用,因為服裝的顏色還是依照自己的喜好。
11.對於在雜誌上面看到服裝的設計,在其他設計師上面也看得到而且雷同有何感想? 他們設計的東西,我們也想到,或許比他們更好。不過因為他們是“大師”,所以設計出來的樣式,是絕對被他人所認同。不過流行也真的就只是流行,所以設計到後面,樣式也不會差太多,這也就是看起來會雷同的原因。
12.那對於輔大與實踐兩間以設計為名的學校有何差別? 兩間都是服裝設計有名的學校,不過在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不同。我們學校輔大是以成衣為主;而實踐反而是比較注重在於創意與實作的部分。兩間相較起來,我們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許多課程都被刪掉造成老師少學生多的情況,而且多了”金工”的課程,所以實作方面的比例就明顯少了很多。
13.對於服裝設計在台灣的未來有希望嗎? 說實在,在台灣真的沒什麼可以發展的地方,因為台灣都著重於加、代工的部分,而且那也是其他產業的部分。如果說本科系的話,應該是就行銷的出路會比較好,所以你們當初填行銷組是對的選擇!!
14.請問畢展的內容大概是? 畢展有分成靜態組和動態組,我個人是選擇靜態展,因為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比較久,而且成本也比較便宜。靜態展較注意車工,而動態展則注意創意的呈現。動態展花費較昂貴,不僅要聘請自己的模特兒,布料的使用也較多樣。
學長補充: BAC: 第一次評審,主要是看你的設計和靈感。 MAC: 第二次評審,看第二次的東西和第一次的有沒有差入,且要做出2~3套衣服。 GAC: 最後展覽(畢展),可以看自己要參加動態展還是靜態展,費用不同,兩者老師評審的重點也不同。動態展主要是看靈感和創意,靜態展就要車工較細緻,細節部分要比動態展的作品更注重。 |
第05組 訪談結果
被採訪者:服設三甲 邱鈺玲 採訪者:第五組(許菀家、黃小軒、李淑圓、任駿豪) 採訪日期:2010/5/19
1請問你平常喜歡用什麼方法紀錄靈感? 生活上的事情都值得紀錄,會常常去看電影增加靈感的豐富度。會隨手拍些照片,然後自己有一本小的筆記本把想到的靈感紀錄進去。重要的是紀錄之後的整理過程,要經過整理才能夠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2要如何培養美感和鑑賞時尚的能力?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作為培養的因子,不要只是侷限在時尚面,生活的各種層面都可以,像是各類的展覽活動,建築、攝影、繪畫,各種方面的主題都可以在其中獲得美感,或者像是音樂也可以,只要有去認真的感受,就會有不一樣的美感和想法。
3除了課堂所學之外,請問平常如何充實自我能力? 會多選修一些自己認為有用處的課程,像是系上的電腦打版課程,對於自己在設計上有幫助的課程都會多參與,雖然傳統打版仍是市場的主流,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電腦打版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而且系上有電腦打版的軟體程式,應該好好的善加利用,多學習多了解,對未來的設計方式也能夠有所幫助。
4請問平常從何取得流行資訊?會如何處理這些資訊? 像是style.com、GQ的網頁。在其中都有許多的流行資訊可以去了解,也會去看大量的圖片,增加自己對流行的敏感度。雖然會受到資料的影響,但是都是先從模仿開始學習。一開始都是閱讀自己有興趣的設計師或者是流行內容,不過之後就覺得應該對每一種風格都有所學習和了解,從每一個設計師當中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過人之處。
5 最喜歡的品牌或設計師是哪位呢?理由是? 川久保玲。因為他的服裝,身體線條的輪廓線並不明顯,能夠有舒適的穿著效果。因為自己比較喜歡日系舒服柔和的服裝特色,所以對她的服裝有所偏好。
川久保玲創立的服裝品牌為Comme des Garçons 川久保玲的個人簡介和品牌特色: http://www.msyaming.com/tuantuan/index_3_1.php?brand_id=14&id=73
6請問你對未來的規劃希望往哪種方向?(EX:成衣、秀服...) 其實這也是我現在在思考的問題,對於這方面的選擇必須要有一定的決心。如果真的要選擇的話,也許會選擇成衣這方面。我所希望設計出來的衣服就是能夠穿的舒適,任何人都能穿的服裝,比較實際的層面。
7如果有主題,其創作靈感如何獲得呢? 會先找出一種特殊的元素當作主題,然後在應用於所設計的服裝上,使他有一系列的設計都有很強的關聯性,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主題。而主題的選擇其實很主觀,多半是要先了解自己,去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再對作品進行投射,然後慢慢的去衍伸和發展。
8請問對於服裝打版的方法有傳統打版、電腦打版和立裁,你比較喜歡哪一種?原因是? 比較喜歡傳統打版和立裁並用,原因是傳統打版須要很強的3D立體概念,而立裁能補足自己在這方面經驗的不足。所以我通常是先用立裁的方式,隨意的抓出服裝的雛型,然後再用傳統的打版方式進行細部的修改。雖然傳統打版比較難,但是比較能夠拿捏出服裝本身的特質和原貌。電腦打版的話對於一些細部上的不同可能就很難作修改,因為人體都有一些微妙的不同,要實地去模擬之後才會有比較適合的剪裁方法。
9請問樣版的縮放有什麼技巧? 因為系上關於這方面的課程並不多,所以也沒有這麼的了解,但是現在可以使用電腦進行縮放,就不需要有太多繁複的做法,因為樣版的縮放並不是等比例的改變,需要有比較專業的能力。
10在設計服裝時,如何在設計感和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 服裝設計出來要能夠穿的,不能只是好看而已,在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服裝的材質,材質舒適也能夠表現出設計感。多使用天然纖維,像是棉麻類的,穿的人舒適最重要。
11請問你對於服裝設計在台灣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其實台灣的環境對設計師來說是很壓迫的。設計師往往和擁有權利的老闆在理念上可能很難溝通。公司希望的是能夠獲取利潤的設計,往往是直接模仿抄襲,但設計師卻是希望能有表現出不同,在這樣的拉扯中可能就造成了設計師的外流。而真正擁有權利能夠改變這個環境的人卻不了解台灣設計者的需求,加上混亂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下,權能者就更無暇顧及這些設計者的想法和舞台了。 如果要進行改變的話,像現在就有許多的主流設計師結合大家的力量,去進行改造,並且從學生就開始培養起,讓台灣的服裝設計人才能夠往下扎根。設計師本身也是要能夠行銷自己讓市場對設計這個產業進行了解,用市場的力量去改善環境。像國外的設計背景都是具有歷史性的,而台灣本身就是個多元文化的地方,使得設計方向很雜亂,在市場上也有一種集體的社會心理,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外的設計都比較好,反而失去自身文化的獨特,這些都是希望未來能夠有所改善的地方。
12請問你認為,行銷組的要怎麼培養對於設計的敏感度,以助於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設計是很主觀的東西,有人會說好也有人會說不好,所以就要依自己的能力去判斷,這樣就必須要多去看別人的設計多去學習相關的資料,增加自己的視野,才會有自己獨特的對於設計的敏感度。 |
1-10 of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