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日期:2010/5/12 訪問者:餐飲系 蔡依秀 織設三 梁麗珊 陳勁廷
受訪者:495471381織品系服設四甲 張淨
Q1:流行趨勢資訊之獲取與解讀? 通常我們獲得流行的資訊為電視節目、雜誌以及網路,既多元又方便,像是style.com、vogue雜誌等。
Q2: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 流行與時尚是一門很深澳的學問,流行這個詞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容易造成炫風讓所有人追逐的目標,簡單的來說,它可以馬上造成風潮,但退潮的速度也很快,因為當同樣的東西大量的出現在同一個時間,很容易會造成疲乏,因此它的週期是非常的短的;時尚,它是一種態度,一種表現自己的態度,它是一種經典,永遠不退流行的經典。時尚的態度,就要非常的有自信,用美學搭出屬於自己時尚的穿著。時尚沒有價錢的高低,只要能用服裝襯托出自己的氣質,而且整體是有美感的,那就是一種自信的態度。
Q3:創作靈感的來源? 創作靈感來源通常會是自己有興趣或喜愛的東西,從其內涵去發想整個服裝系列。我在畢業製作中,由於我是原住民,並且非常熱愛原住民文化,所以畢業製作的創作靈感就從原住民傳統服飾尋找,而且我更針對馬蘭阿美族以螢光粉紅、桃紅色為主要顏色的元素來設計我的畢製服裝系列。
Q4: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 Hip hop、龐克、休閒還有性感,我喜歡多元的風格,整體走向為自信以及叛逆的色彩。各種風格取它的中間值,hip hop風格需要適時的寬鬆,龐克風格不一定要很堅持黑暗的色系,休閒風格除了穿著舒適度外也不能失去時尚感,性感露太多很容易流於庸俗,適時的小露也是性感的表現。
Q5:服裝設計之步驟與技巧、偏愛的方式與原因? 簡單又有設計感,不需要華麗的外表及華麗的褶飾,展現出一個重要的特色,就能立即吸引眾人的目光。
Q6: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心得。 較為少用。
Q7:織品系應該也有實習吧?請問在哪裡實習?做什麼樣的工作呢? A:去年夏天,我在旭榮製衣實習,第一個月是在樣品室,工作較為多元,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衣服的丈量,必要的時候會幫忙裁縫師拆線、整燙衣服,有時候也需要幫業務車布樣、幫版師將印好的版型整理好,裝袋分類。 第二個月是在業務部,主要工作內容為整理業務上需要使用的表格做文書處理,像是主布料計算、副料計算等;切布樣,用電子秤算克重;將樣品分類包裝好,貼上快遞單,若訂單很趕時,還是要加入衣服丈量的行列。最後的幾個星期,我有參加公司的一個拍攝產品的工作,主要內容為拍攝業務部各組的樣品衣,還有製作迷你攝影棚,專門來拍攝公司上下大大小小的勳章以及獎盃。這項工作除了可以訓練自己的美感,也可以訓練商品擺設的美感。經過整個team的努力,在大家不斷的嘗試以及溝通之下,我們完成了,在這當中我學習到團隊合作以及溝通的重要性,這對未來進入職場是非常有幫助的一件事。
Q8:實習中有哪些收穫呢? A:實習中我看到了此公司對於產品品質的要求和堅持,在檢驗室內不斷檢驗產品品質,就是為了可以做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 從紗線、布料、成衣三個不同的階段,都要進行嚴謹的檢驗,每種紗線有不同的織法,將紗線織成布後,也要做不同的檢驗,以確保布料的品質。最後將布料製成成衣,需要經過洗、烘等多種檢驗,才能保有品質。
Q9:請問旭榮服飾公司的規模以及其主要商品。 A:旭榮成立至今已有六年了,母公司是旭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紗線、彈性布料起家,是三十年以上的公司,全公司總共有快兩百位的員工,總辦公室設在台北,是家族企業,台灣、中國、美國都有分公司(辦公室),並且擁有自己的工廠,在中國、印度、柬埔寨都有設廠。旭榮主要業務為接美國品牌的成衣訂單,除了紗線、布料外,也與外面的設計公司合作,生產製作成衣,而成衣多為休閒、運動品牌為主,如:EASY YOGA。其主要商品為紗線、彈性布、成衣。
Q10:未來職業之規畫 服裝設計組裡教的東西很多,例如:整體造型、飾品、櫥窗設計等等,不僅僅只是服裝創意設計而已,所以只要有相關的行業我都會有興趣嘗試看看,而目前規畫是想要進入服裝設計公司做助理。
受訪者:服飾組三年級顏佳琦
1. 流行趨勢資訊之獲取與解讀 看雜誌和上網。 現在資源很廣可以從這兩類大眾資源裡找自己想要的靈感 2. 對於流行與時尚之看法 流行和時尚是一致的,就是可以被大眾接受與跟隨。
3. 創作靈感的來源 日常生活、國際時事。 4. 服裝設計偏愛的款式與主要設計理念 不一定,設計理念:希望人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5. 服裝設計之步驟與技巧、偏愛的方式與原因 先定主題後搜集資料;立體剪裁。 6. 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心得 沒有用過電腦輔助設計。 7. 未來職業之規畫 服裝相關行業。
感想
這次我們分別訪問了大四與大三服飾組的同學,從這兩個人的回答可比較出,從大四的學姊的訪問中,可知道升大四時的暑假去實習公司上課可讓自己收穫到不少知識以及我們畢業後業界的直場生活,也使自己的心態與感官上長進有所差別。
而大三的顏同學還未經歷到實習部分所能給的回答都有所侷限,也只能從生活中將他遇到的事情與我們大概的分享,可以看出他再對一些看法上還有一點沒有辦法很豐富的內容告訴我們。
覺得在去實習是我們大學生必須也是必要的過程,也可以讓我們看看現在直場上的競爭模式也可以從長輩身上學到不一樣的觀點想法。
很感謝這次參與的同學們。
|